北中鎮:打造“茶香北中”品牌,走好興茶富農之路
太湖縣北中鎮地處皖鄂兩省四縣交界,全鎮下轄18個行政村,212個村民小組,總人口37962人,總面積182平方公里,山場面積189925.3畝,耕地面積22422畝。這里山多地少,以盛產茶葉為主,根據這一鎮情,鎮黨委政府提出“茶葉興鎮、邊貿活鎮”的戰略思路,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,建基地、強龍頭、拓市場,打造“茶香北中”品牌,不斷壯大鎮域經濟,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。
一是抓基地建設不放,使茶葉產業發展成規模。重點圍繞品種、規模、管理、基地設施等方面建立高效產業基地,不斷優化品種結構,加強基地管理,科學規劃茶園,做到以老茶園為中心,逐步形成大型的茶葉片區,并加快完善茶葉片區的基礎設施,確保每個片區有機耕道路、有灌溉系統、有防護林帶;不斷探索基地建設新路,實現基地規?;?、集約化、規范化集中連片發展,并采取四種模式加以改進。即:在新建茶園時,堅決杜絕零星開發,鼓勵公司、民營業主或專業合作社等新建高標準有機茶園;通過以土地入股、土地出租等土地流轉形式把既有的培管不到位、效益不明顯等基地集中整合,采取“企業+基地”經營管理模式,由公司、專業合作社或民營業主統一經營管理;通過以土地入股、土地出租等土地流轉形式招商引資,采取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經營管理模式;通過“企業+農戶”模式,實行訂單農業,確保農戶利益,以全面提高茶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。截止目前,2020年新發展茶葉2100畝,其中引進外商,在三村村、羅山村、花沖村發展白茶、黃茶基地1600畝,全鎮茶園面積達到3萬余畝,年產干茶7800噸,其中名優茶330噸,產值達1.5億左右,人均茶葉收入3500元。近年來,為支持大戶集中連片發展茶葉,凡發展100畝以上給予每畝200元的補貼,連續補貼三年;以貧困戶發展的,每畝給予1000元的獎補資金扶持,為打造茶葉“一鎮一品”示范鄉鎮奠定了堅定的基礎,也形成“山頭帶帽,山腰系帶,腳底穿靴”的獨特茶園景觀。 二是抓生產加工不動搖,使茶葉加工水平上臺階。一方面,大幅提升茶葉加工能力,力爭用3-5年把全鎮茶葉的機制率提高到90%以上。按全鎮茶園片區規模,不斷加快中小型名優茶加工廠建設,大幅度提升茶葉加工能力。同時,針對生產過程中只注重春季名茶、夏秋茶開發利用跟不上、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現象,努力加大綜合開發,盡快提高全鎮茶葉的單產和效益。另一方面,快速提高茶葉制作水平。按照名優茶加工標準,淘汰過時的加工工藝和設備,積極引進人才,大力推廣先進技術設備,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。同時,積極發展精深加工,通過“內聯外引”的辦法,加快開發無公害、綠色、有機茶品、茶食品、茶藥品,使其成為食品醫藥工業的加工原料,不斷延伸產業鏈條,提高茶產業的附加值。截止目前,全鎮有50多家茶葉加工廠,其中村級入股茶葉加工廠有10家,像太湖縣永康茶葉公司、太湖縣鑫林源實業有限公司、太湖縣茶繭開發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龍頭企業,在助力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中,已帶領全鎮6000多戶24000人抱團闖市場,不僅解決茶農賣茶難題,還就地就近安排勞動力轉移就業,每日通過采茶、務工能獲收入150多元,幫助茶農增收致富脫貧。 三是抓市場營銷不含糊,使茶葉產業開發出效益。依托產業能人、大戶,拓寬“互聯網+”的銷售渠道,成立了北中鎮商會1家、各種專業合作社51家、電商18家,充分發揮廣大企業、農場、合作社及能人大戶廣泛參與茶葉產業化進程的主觀能動性,使組織網絡到各村,搞活茶葉流通,提高茶葉市場占有率。加大農產品消費扶貧的力度,通過舉辦“大別山(北中)茶文化旅游節”,推動茶園休閑觀光游,帶動一二三茶產業的協調發展。創新營銷模式,在合肥、太湖等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文化味道濃、品味高、富有特色的茶館;積極參加國內茶博展銷會和評比大會,做大做強北中茶品牌,如花沖谷尖獲得“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銀獎”,永康禪茶獲得“全縣首屆‘天華’杯茶葉比賽特等“獎”。 經過多年的努力,北中鎮獲得安徽省“茶葉一鎮一品”示范鄉鎮和茶葉產業加工集群鎮,其中望天村被評為全國茶葉“一村一品”專業示范村。今日的北中,鎮黨委、政府將緊緊圍繞縣委、縣政府提出的“1142”戰略目標,堅定不移走“產業興鎮、生態強鎮、商貿活鎮”發展之路,以沙河集鎮區建設為主軸,以望天、玉珠片對外開放為兩翼,進一步擴大“一帶一路”經濟走廊,積極打造“狀元故里·茶鄉北中”特色小鎮,讓茶香永飄四海。(吳承鉞)